2014年10月17日 星期五

[戀豆一百天] 第一次整地和放水



沒想到,辦理一期休耕之後,實驗田已經成了照片中這個樣子。

小編們意識到應該要開始整理田地時,已經有點晚,
請教了好幾位農夫之後才知道原來休耕綠肥作物,
3個月左右就應該要犁田做為田裡養份。
但是長了半年以上的綠肥植物,通常會開始有「木質化」的現象,
養分相較也比較少。

不過,為了可以順利在八月底開課,當然還是得趕快犁田整地才能夠進行耕種,
由於起步較晚,等不及讓這些作物自己慢慢腐爛,
必須先在田裡淹水,加速腐爛的作用。

但是,要引水圳的水又是一件大工程,
得先找到水的源頭,然後開啟一道一道的水閘門,
當然如果同時間還有其他農夫要使用,就更需要溝通協調了。
在放水的過程,我們深刻體會到先人的智慧,
利用簡單的「水往低處流」的原理,就能夠引水到各個田區,
讓各個需要用水的農夫們使用。

不過水圳也有優缺,有些地方是水道無法抵達,甚至是水道的末端水量通常也很少。
或是近年來休耕申請多,水利單位沒有放水,有些農夫則改抽地下水。
另個層面來看,申請休耕的多,每個農民種的作物需要水的時節也不一定相同。
抽取地下水灌溉相對來說水的利用效率較高,
因為使用一般圳道,沒辦法完全掌握需要使用的時間和水量,
放水下來可能使用率不高,而流出來的水也沒辦法回收再次利用。
這是題外話,不過也是透過實作才發現這是可以進一步去思考討論的。


將水閘門打開,引入正確的水道

 
在灌溉孔的前方還必須將水堵住,好讓水往田裡流

總算順利引水入田

將整片田淹水,大概需要三到四小時的時間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